2025 – 09 – 25 QT 羅馬書 9:25~33
羅馬書 9:25~33 9:25 就像神在何西阿書上說:那本來不是我子民的,我要稱為「我的子民」;本來不是蒙愛的,我要稱為「蒙愛的」。
9:26 從前在什麼地方對他們說:你們不是我的子民,將來就在那裡稱他們為「永生 神的兒子」。
9:27 以賽亞指著以色列人喊著說:「以色列人雖多如海沙,得救的不過是剩下的餘數;
9:28 因為主要在世上施行他的話,叫他的話都成全,速速的完結。」
9:29 又如以賽亞先前說過:若不是萬軍之主給我們存留餘種,我們早已像所多瑪, 蛾摩拉的樣子了。
9:30 這樣,我們可說什麼呢?那本來不追求義的外邦人反得了義,就是因信而得的義。
9:31 但以色列人追求律法的義,反得不著律法的義。
9:32 這是什麼緣故呢?是因為他們不憑著信心求,只憑著行為求,他們正跌在那絆 腳石上。
9:33 就如經上所記:我在錫安放一塊絆腳的石頭,跌人的磐石;信靠他的人必不至 於羞愧。
1. 經文3遍
2. 今天默想經文 羅馬書 9:32-33 這是什麼緣故呢?是因為他們不憑著信心求,只憑著行為求,他們正跌在那絆腳石上。就如經上所記:我在錫安放一塊絆腳的石頭,跌人的磐石;信靠他的人必不至於羞愧。
3. 默想分享 (1)保羅繼續引用舊約先知何西阿和以賽亞的話,來證明他所傳講的福音真理並非新發明,而是早已根植於神的啟示中。神早已預言,祂要將那本來不是祂子民的外邦人,稱為祂的子民;將那本來不蒙愛的,稱為蒙愛的。這有力地支持了外邦人因信得救的合法性。與此同時,以賽亞也預言,雖然以色列人多如海沙,但最終得救的不過是「剩下的餘數」。這再次強調了神的揀選和主權,血統並不能保證救恩。
(2)那麼,為什麼本應追求義的以色列人,反而得不著義;而不追求義的外邦人,反倒得了義呢?保羅揭示了問題的根源:追求的方式錯了。以色列人試圖「憑著行為求」,依靠遵行律法來建立自己的義,這是一條靠功勞的道路。而外邦人卻是「憑著信心求」,單純地領受了神在基督裡所賜的義。基督耶穌,這位本應是房角石的彌賽亞,對於那些試圖靠行為自救的人來說,反而成了「絆腳的石頭,跌人的磐石」。他們因為驕傲和不信,被自己所倚靠的律法絆倒了。然而,對於那些放下自己、單純信靠祂的人,祂卻是榮耀的磐石,使他們「必不至於羞愧」。
4. 今天的回應 主耶穌,我感謝祢,因為祢是我的磐石,是我的拯救。我承認我也時常像以色列人一樣,試圖用自己的好行為、事奉的功勞來證明自己的價值,而不是單單地信靠祢。求祢赦免我,挪去我心中的驕傲,讓我不再跌倒在祢這塊絆腳石上。我願意放下一切的自義,單單地、全然地信靠祢。我相信,信靠祢的人必不至於羞愧。求祢今天就堅固我的信心。阿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