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 – 09 – 27 QT 羅馬書 10:14~21
羅馬書 10:14~21 10:14 然而,人未曾信他,怎能求他呢?未曾聽見他,怎能信他呢?沒有傳道的,怎 能聽見呢?
10:15 若沒有奉差遣,怎能傳道呢?如經上所記:「報福音、傳喜信的人,他們的腳 蹤何等佳美。」
10:16 只是人沒有都聽從福音,因為以賽亞說:「主啊,我們所傳的有誰信呢?」
10:17 可見信道是從聽道來的,聽道是從基督的話來的。
10:18 但我說,人沒有聽見嗎?誠然聽見了。他們的聲音傳遍天下;他們的言語傳到 地極。
10:19 我再說,以色列人不知道嗎?先有摩西說:我要用那不成子民的,惹動你們的 憤恨;我要用那無知的民觸動你們的怒氣。
10:20 又有以賽亞放膽說:沒有尋找我的,我叫他們遇見;沒有訪問我的,我向他們 顯現。
10:21 至於以色列人,他說:「我整天伸手招呼那悖逆頂嘴的百姓。」
1. 經文3遍
2. 今天默想經文 羅馬書 10:17 可見信道是從聽道來的,聽道是從基督的話來的。
3. 默想分享 (1)在確立了「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」這個普世性的真理後,保羅立刻提出了一系列環環相扣、邏輯性極強的問題,以突顯福音傳播的重要性。他反問:人若未曾「信」祂,怎能「求」祂呢?若未曾「聽見」祂,怎能「信」祂呢?若沒有人「傳道」,怎能「聽見」呢?而若沒有被「差遣」,傳道人又怎能去「傳」呢?這一連串的問題構成了一個不可逆的「救恩鏈」:差遣 -> 傳道 -> 聽道 -> 信道 -> 求告主名 -> 得救。
(2)這個邏輯鏈條的核心,在第17節被精闢地總結出來:「可見信道是從聽道來的,聽道是從基督的話來的。」信心並非憑空產生,而是需要一個客觀的基礎和媒介,那就是「基督的話」,即關於耶穌基督的救恩信息。這個信息必須藉著被神差遣的使者,忠實地傳講出來,才能被人的耳朵聽見,進而進入人心,產生信心的回應。保羅引用以賽亞書,感嘆「報福音、傳喜信的人,他們的腳蹤何等佳美」,正是因為他們是這個救恩鏈條中不可或缺的一環。儘管以色列人聽見了福音,卻因悖逆頂嘴而沒有都聽從,但這並不能否定傳道與聽道在神計畫中的絕對必要性。
4. 今天的回應 主啊,我感謝祢,因為我之所以能信,是因有人曾將祢的話語傳給了我。我為那些曾向我傳福音、分享祢話語的弟兄姊妹感謝祢,他們的腳蹤是何等佳美。主,求祢也賜給我傳福音的熱忱與勇氣,讓我看重祢的差遣,成為祢話語的出口。求祢幫助我不輕看「聽道」的機會,讓我的信心能因著常常聆聽祢的話語而得以堅固和成長。願祢的道藉著我,也能傳到我身邊那些尚未聽見的人耳中。阿們。